Select Page

OUTREACH / ALUMNI

Graduates Sharing (Chinese)

Graduates Sharing (Chinese)

歡迎收聽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製作的訪談節目——「與舊生對話」。在這系列的節目裡,我們邀請從事不同行業或繼續升學途中的物理舊生分享他們當年的學習經歷,並向現時的物理系本科生提供建議。 此外,部分訪談中,我們的嘉賓亦會簡單介紹他們專業裡的關鍵細節。 這節目旨在讓本科生了解更多升學或就業的可能性,同時認識不同專業領域的最新發展,並從多角度了解普遍物理學生在各方面的長短,從而加以善用自己的長處,改善短處。

所有訪談均以廣東話進行。

第一期

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劉荊 —— 宇宙學博士研究生

嘉賓介紹:

劉荊 (Kenny Lau) 於 201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3年在中大物理系取得物理哲學碩士學位,2015年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物理及天文學系攻讀博士學位,並加入BICEP/Keck合作組研究宇宙微波背景幅射。

他的工作包括前往位於南極的望遠鏡 BICEP3 及 Keck Array 進行觀測研究,這次節目裡,他會跟我們分享他在南極工作時的特別經歷,並簡單介紹其中的科學知識。

劉荊在南極點的照片

Keck Array 及 BICEP3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的學習及研究經歷,及關於在南極的研究工作

 

第二段:宇宙微波背景幅射的相關科學知識

 

第三段:關於本地學生的技能長短,對有志從事學術研究的學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二月三日:魏華佳 黃漢文 陳景柏 —— 從事金融相關工作的三位校友

嘉賓介紹:

魏華佳(阿佳)資深軟件工程師

黃漢文(Frank)金融分析師

陳景柏(阿柏)金融分析師

本節目的三位嘉賓的學習經歷及背景都各自不同,但都投身於與金融相關的行業。到底他們如何選擇現在的職業?他們在物理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又和金融分析有何關係呢?除了介紹他們的行業及經歷,三位嘉賓更為有意從事金融或軟件工程的本科生提供建議,包括如何利用課餘時間裝備自己,及早為將來職途做足準備。

(從左至右) 陳景柏,梁凱迪,朱明中,劉樹仁,張誌顯(Ivan),譚博浩(Benny),黃文愷,魏華佳,黃漢文

 

完整錄音 :

 

第一段:三位嘉賓的學習、工作及研究經歷

 

第二段:對於本地學生在準備就業方面的建議

 

第三段:關於量化基金的相關知識,以及對本地學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二月十二日: 陳志豪 梁寶建 —— 吸積盤的理論研究員

嘉賓介紹:

陳志豪博士(Edwin Chan)於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6年在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物理及天文學系博士畢業,現時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及特拉維夫大學 (Tel Aviv University) 的博士後研究員,從事吸積盤的理論研究。

梁寶建博士(Edwin Leung)於2000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02年在中大完成物理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在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天文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從事兩年的博士後研究員工作,2012年回到中大物理系擔任講師。

兩位不同年代的研究員,他們分別有甚麼特別的學習經歷?他們到底對於本地學生在學習及研究方面又有甚麼看法?

 

(從左至右) 黃文愷,陳志豪,梁寶建,梁凱迪,劉樹仁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兩位嘉賓的學習及研究經歷

 

第二段:吸積盤的相關知識

 

第三段:分析本地學生及外國學生的不同,以及對本地學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梁卓軒 —— 在京港人,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博士研究生

嘉賓介紹:

梁卓軒(Jeremy)於2014年在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接著在北京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攻讀博士,在北京留學期間亦有商業氣象的實習經驗。究竟作為香港人的他,對於中國內地的科研發展有甚麼看法?本次節目裡,他會與我們分享他在內地學術界的見聞。

 

(從左至右) 梁凱迪,梁卓軒,黃文愷,劉樹仁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學習及研究經歷

 

第二段:一些氣象研究的相關知識

 

第二段:一些氣象研究的相關知識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黎烱韜 —— 凝聚態物理博士後研究員
嘉賓介紹:

黎烱韜博士(Toby)於2009年在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並於2011年在中大物理系取得哲學碩士學位。接著他在日本大阪大學物理系進修,在2014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他成為了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固體化學物理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cal Physics of Solids)的博士後研究員,後於2016年回到中大物理系加入吳瑞權教授的凝聚態物理研究組,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黎烱韜博士會講述他分別在香港、日本和德國的研究經歷,並分享他對本科生的建議。

 

(從左至右) 梁凱迪,黎烱韜,劉樹仁,黃文愷

(從左至右) 梁凱迪,黎烱韜,劉樹仁,黃文愷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學習及研究經歷

 

第二段:關於超導體的基本物理知識

 

第三段:對比日本,德國的研究經歷;對於本科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何文偉 —— 現職工程師
嘉賓介紹:

何文偉博士於1999年在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並於2001年在中大物理系取得哲學碩士學位,2002年前往新奧爾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攻讀機械工程學系的博士學位,於2006年畢業。他現時在美國任職工程師,並持有兩個工程師牌照。

何文偉博士將與我們分享他從物理系轉到機械工程學系所經歷的挑戰,以及他的工作所涉及的物理理論和其中一些細節。

(從左至右) 梁凱迪,梁寶建,何文偉,劉樹仁,黃文愷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的學習及研究經歷,及關於在南極的研究工作

 

第二段:宇宙微波背景幅射的相關科學知識

 

第三段:關於本地學生的技能長短,對有志從事學術研究的學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三月十日: 何俊恩 任家毅 羅百浚 —— 中學物理教師

嘉賓介紹:

何俊恩(何sir)於1998年中大物理系本科畢業,2000年碩士畢業,有近二十年中學物理教學經驗,亦有處理包括生涯規劃、學務及STEM教育等工作。

羅百浚(羅sir)於2008年中大物理系本科畢業,2011年碩士畢業,至今已有七至八年中學教學經驗。

任家毅(任sir)於2010年中大物理系本科畢業,同樣在中學任教物理,除了教學,亦負責訓導工作。

三位中學老師入職的時期各自不同,他們的教學風格有何共通或相異之處?除了教授知識,中學老師的工作還包括了甚麼?這次節目裡,我們的嘉賓會分享他們選擇擔任教師的原因和其教學心得,供有意在中學任教的同學參考。

(從左至右) 任家毅,何俊恩,羅百浚,梁凱迪,梁寶建,劉樹仁,黃文愷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介紹及各自的教學經驗

 

第二段:教學技巧分享

 

第三段:分享當初選讀物理的原因以及教師應具備的特質和教學時的心態

 

二零一八年三月十七日: 陳家鵬 梁銘林 —— 資訊科技界校友

嘉賓介紹:

陳家鵬(Chris)於2013年中大物理系本科畢業,2015年取得物理哲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任職數據科學家(Data Scientist)。

梁銘林(Helic)於2009年中大物理系本科畢業,其後在中大計算機科學系取得哲學碩士學位,2011年開始在資訊科技界的工作,至今已從事過不同類型的職務,包括軟件工程師、業務分析師、售前技術顧問等。

在本次訪問裡,兩位嘉賓為我們介紹他們從事的資訊科技界工作,以及向有興趣投身資訊科技界的物理學生提供建議。

(從左至右) 陳家鵬,梁銘林,梁凱迪,劉樹仁,黃文愷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的學習及工作經歷

 

第二段:簡單介紹數據科學及部份資訊科技界工作的內容

 

第三段:對於有意投身資訊科技界的物理學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三月十七日: 鄭家榮 郭文偉 —— 從事研究與開發工作的校友

嘉賓介紹:

鄭家榮於2007年物理系本科畢業,2011年取得物理哲學碩士學位,其後在兩間公司的研究與開發部門工作。

郭文偉(Raymond)於2008年物理系本科畢業,接著在中大物理系的中微子實驗組擔任研究助理,直至2015年離開中大,從事研究與開發的工作。

研究與開發的工作性質與學術研究相似,到底有意從事這類工作的物理系同學有甚麼需要注意?兩位嘉賓為我們講述他們各自從學習物理以至入行的經歷,幫助同學了解研究與開發工作的內容,以及其所需的技能。

(從左至右) 黃文愷,劉樹仁,郭文偉,梁凱迪,鄭家榮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的學習及工作經歷

 

第二段:嘉賓參與的研究與開發工作內容

 

第三段:向物理學生提供學習、研究方面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花絮

內容介紹:

「與舊生對話」第一輯的節目已經錄製完畢,幾位主持聚首一堂回顧以上九集的訪談,並分享各自的感想。

完整錄音

 

第二期

二零一八年一月二十九日:劉荊 —— 宇宙學博士研究生

嘉賓介紹:

李昌耀 (Andy Li) 於 201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6年在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物理及天文學系取得物理哲學博士學位,專門研究量子計算的課題。

他將在費米國立加速器實驗室(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繼續從事量子計算的研究。

聯絡方法:

電郵地址: andylihk@gmail.com

 

(從左至右) 方柏廸,何健安,劉樹仁,李昌耀,梁凱迪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的學習及研究經歷

 

第二段:量子計算的簡介

 

第三段:關於本地學生的技能長短,對有志從事學術研究的學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五月三日:盧博文 —— 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研究員

嘉賓介紹:

盧博文於 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1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物理及天文學系取得物理哲學博士學位。 現時是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University of Warclaw)的研究員,專門研究量子色動力學 (Quantum Chromodynamics)。

盧博文一直對物理有濃厚興趣,他會跟我們分享他由本科直至從事博士後研究的歷程,以及在不同環境及文化下的心態轉變。

(從左至右) 梁凱迪,盧博文,劉樹仁,梁寶建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的學習及研究經歷

 

第二段:量子色動力學的簡介

 

第三段:對於物理學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五月三日: 韓俊斌 霍詠瑤 —— 物理、材料科學畢業生

嘉賓介紹:

韓俊斌(文武)於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期後從事多份工作,最後找到自己的理想工種,並全心投入工作。

霍詠瑤(Cindy)於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本科畢業,與文武在大學迎新營認識,後來成為夫婦。她畢業後亦有從事工程師、技術銷售員等工作。

兩人在大學認識,最終結為連理。本次訪問除了問及兩人的工作閱歷外,更會請他們分享一下結識的經過。

 

(從左至右) 黃文愷,陳志豪,梁寶建,梁凱迪,劉樹仁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兩位嘉賓的簡介

 

第二段:文武的工作經歷

 

第三段:兩位嘉賓對物理本科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六月十四日: 詹旻聰 —— 汽車雷達開發

嘉賓介紹:

詹旻聰(Bob)於2013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3-2015年於中大物理系收讀碩士,同時在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助理,其後前往美國收讀土木工程博士學位,現時從事汽車雷達研發工作。

聯絡方法:

電郵地址: mchim@protonmail.com

 

(從左至右) 詹旻聰,梁凱迪,劉樹仁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學習及研究經歷

 

第二段:合成孔徑雷達的相關知識

 

第二段:合成孔徑雷達的相關知識

 

二零一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司徒偉傑 —— 於聯合國駐非洲辦公室工作的校友
嘉賓介紹:

司徒偉傑(司徒)於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1年在經濟學系取得哲學碩士學位,其後分別在香港金融管理局、財政司辦公室及智經研究中心工作。2017年,他轉到聯合國駐非洲辦公室從事經濟分析的工作。

聯絡方法:

電郵地址: wksitou@gmail.com

 

(從左至右) 劉樹仁,司徒偉傑,梁凱迪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工作經歷

 

第二段:在聯合國駐盧旺達辦公室工作的體驗

 

第三段:對物理本科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胡寶文 —— 醫學物理學家
嘉賓介紹:

胡寶文於1981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1983年在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取得醫學物理碩士學位,其後分別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工作。現時,他正在養和醫院進行規畫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的工作。

聯絡方法:

電郵地址: PoMan.Wu@hksh.com

(從左至右) 方柏廸,梁凱迪,胡寶文,梁寶建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學習及工作經歷

 

第二段:醫學物理的簡介

 

第三段:醫學物理家工作的簡介及對物理本科生的建議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羅嘉希 詹志勇 —— 非學術界的研究人員
嘉賓介紹:

羅嘉希(嘉希)於2007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5年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物理及天文學系取得物理哲學博士學位。現時於私營科研公司 D. E. Shaw Research 擔任程式員,參與電算分子動態的研究。

詹志勇(志勇)於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6年在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物理學系取得物理哲學博士學位。現時於初創公司 CureMetrix 擔任數據科學家,研究及改良識認乳癌的人工智能。

在今次訪問中,嘉賓們分享了從學術界走到工業界的歷程,亦為我們分析了物理系學生在職場上的優勝之處。

聯絡方法:

電郵地址: 羅嘉希 (khlaw@jhu.edu), 詹志勇 (chimchiyung@alumni.cuhk.net)

(從左至右) 黃奕匡(阿Ka),劉荊,劉樹仁,詹志勇,羅嘉希,張耀榮,方柏廸,梁凱迪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學習丶求職及工作經歷

 

第二段:有關研究工作及工作模式的分享

 

第三段:對物理本科生及博士生的建議

 

二零一九年一月八日: 曾嘉鏵 —— 重力波科學研究員

嘉賓介紹:

曾家華(家華)分別於2013年及201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及哲學碩士畢業,2016年至今在荷蘭國家粒子物理研究所(Nikhef)攻讀物理哲學博士,主攻重力波的研究。

本節目的嘉賓家華在碩士期間研究粒子物理,但博士的研究課題卻是重力波物理。到底家華為何會作這樣的轉變呢?在訪問中,家華亦分享了選擇研究方向及研究院的心得,幫助同學了解選擇研究院時要作什麽考慮。

(從左至右) 張耀榮,曾家華,梁凱迪,方柏廸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的學習及研究經歷

 

第二段:嘉賓研究課題的簡介

 

第三段:對有志從事學術研究的物理本科生的建議

 

二零一九年一月九日: 鄺卓倫 —— 軟件設計工程師

嘉賓介紹:

鄺卓倫(Chester)於2010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2011年在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取得應用資訊科技碩士學位。由2012年至今於澳洲的軟件公司 Unico 工作,擔任軟件開發人員、軟件設計工程師及大數據工程師。

今次的嘉賓在這幾年來參與過不同的專案,由後端開發到前端開發工作都有經歷過。在訪談中,他分享了在不同位置上的工作經驗,並簡單介紹了他目前工作中有關大數據的科學知識。

(從左至右) 張耀榮,梁凱迪,鄺卓倫,方柏廸

 

 

完整錄音 :

 

第一段:嘉賓的學習丶求職和工作經歷

 

第二段:服務型軟件公司的工作範疇及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在通訊公司中的應用

 

第三段:對物理本科生的建議